今日头条 微博
400-820-6913 在线咨询

【木马资讯】设计与转型

2018-6-21 14:24:22


摘要]

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升级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的锁定和实现“质”的飞跃,如何转型升级和跨越低端锁定?一直是理论和实践急需要解决的课题。当前,从上海“设计之都”建设,推动以“以设计引领转型”,到上海自贸区建立,助力“开放倒逼改革”,核心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成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华丽转型。为此,本文提出了“设计立县”的概念,通过构建创意生态,运用设计力量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从而摆脱传统县域经济的低层次竞争,实现传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结合“设计立县”十大模式的理论展示和模型构建,并辅助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尽管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但经济快速增长和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背后,是以破坏生态环境、加速资源枯竭的沉重代价来换取的,已经不能顺应当代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把发展的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中国企业必须从粗放的制造走向创新[1]。当前,全国各个行业都在谈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机”(陆雄文,2012)[2],“中国不死一批企业不可能真正转型” (张维迎,2013)[3]。

从上海“设计之都”建设,推动以“以设计引领转型”,到如今上海自贸区建立,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核心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实现华丽转型和突破。当前,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上海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引擎,聚焦低碳、环保、资源节约、智力聚集等方面,积极转变上海的发展方式。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工业设计加快发展。“设计力就是竞争力”,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迫在眉睫。

二、传统制造企业现状与“设计立县”背景

当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中国目前只是制造大国,并非制造强国。从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布来看,“中国制造”在相当程度上以“廉”取胜而非以“精”取胜,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小,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制造业产业结构低下,“两高两低(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的制造模式对国民经济以及整个社会价值链、生态链的影响越来越大。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的弊端逐步凸显。如何解决我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中的转型升级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具体途径。

201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上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颁发给上海“设计之都”的称号。“设计之都”是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从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来看,打造成“设计之都”可以提升城市软实力,促使上海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近年来,上海创意设计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涌现了一批创意设计类的知名企业集团,培育和集聚了一批海内外创意设计人才,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设计之都”的打造有利于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上海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尤其是通过大力发展设计产业,助推长三角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可以使上海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服务于全国。在当前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已提出重点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许多城市和企业都需要设计创意和咨询策划的服务,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把传统产品变为时尚产品。

2011 年,作为上海优秀设计公司代表之一的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和华东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形成产学研团队设计力量走进苏北,为江苏宝应县四大传统产业——水晶、玻璃、乱针绣、教玩具进行产品设计,推动上海设计智库为长三角制造企业服务,把设计师的经验和创意与传统特色产品嫁接,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逐步形成“设计立县”计划模式(程建新,2011)[4-5]。“设计立县”概念的初衷就是通过构建创意生态,运用设计力量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设计立县”的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尽快解决与企业脱节的设计和企业对接的瓶颈。改变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立足点是借助上海设计资源和设计智库,为江浙沪地区传统制造企业服务。

三、“ 设计立县”十大模式

三年来,在“设计立县”计划的推动下,上海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先后与华东六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累计开发超过两百款产品,为制造企业举办三十场设计培训,在上海、广东、义乌等地建立区域品牌产品营销中心,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设计立县”计划受到《解放日报》、《第一财经》等权威媒体报道,入选“上海设计之都创新模式”展览。回顾三年来的历程,可以概括“设计立县”四个阶段和十大模式, 具体如下:

阶段一:围绕企业个体的“工业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集中围绕在企业个体,即“设计”为企业服务的阶段,或者称之为“设计立县”1.0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更好推动设计公司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致表现为三个模式。

模式1 :产品阶段合作模式

中国的制造企业现状是多层次的,既有外向型加工型企业,又有品牌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同时,企业有不同的需要。处在这一阶段,“设计立县”计划需要针对不同企业给出不同的解决路径,如针对中小企业,通过把外部设计力量嫁接进来,短时间抓住产品特点进行再设计,在不改变原有结构基础上,外观美化和提升;且投入较少,服务快速、周期短、针对性强。针对创新性企业需要,不断研究用户需求和洞察消费者内心,跟踪行业发展,帮助企业研究中国市场需要,为创新企业不断找到价值点,引导正确方向。针对领导企业,不仅关注当下产品,更关注企业发展未来,在技术和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创新。通过技术和需求双轮驱动,帮助企业不仅关注当下产品,还关注未来,助推企业持续处于领导地位。

模式2 :战略合作模式

企业是创新主体,但很多时候,企业只注重结果,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同。企业急需要建立运行机制,更好嫁接内外部资源,建立创新系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阶段,“设计立县” 计划相当于企业顾问性质。企业不仅需要获得创新的设计服务,更需要帮助建立创新机制,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持续创新成为必然趋势。这一模式重点是设计师进入行业,与企业一起开发,优化创新流程,突破关键瓶颈,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通过无缝配合,帮助企业更好嫁接内外部资源,建立创新系统,帮助企业建立有效运行机制,来完成开发的关键环节。

模式3 :品牌系统创新模式

从产品制造到产品战略再到品牌,是企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这一阶段,“设计立县”计划强调产品和品牌的协同。为此,“设计立县”计划通过建立协同工业设计中心、品牌设计中心、用户需求调研中心,通过产品和企业形象系统重新设计和定位,进行品牌基因(DNA)塑造,进一步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塑造的全过程服务。从而跳出产品设计的范畴,进一步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塑造,从而满足各层次企业品牌需要,突破品牌制约,走出企业“微利”困局。并最终塑造区域品牌,共享区域品牌发展“红利”。

阶段二:从企业层面上升到政府购买服务

很多时候,传统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聚集的集群区域,企业很难自动实现转型升级,急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为此,这一阶段集中在地方政府层面,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外部“设计”为企业服务,也可称之为“设计立县”2.0 版阶段。

模式4 :候鸟中心模式

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制造企业,同样也需要创意,需要设计和资源整合。但相对落后的区域,创新人才和创新力量难以聚集,尤其很容易导致产业园区空心化。为解决此问题,“设计立县”计划通过协助建立县市级设计中心来解决设计人才、创意人才等的聚集,如一部分难度不大的产品和设计当地解决,另一部分偏向高端的产品和服务带回上海来解决。当地政府起到“制造”和“设计智库”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尤其是可以引进外部优秀的设计资源。实现设计人才的定期交流(类似“候鸟”),形成一个平台和运行机制,从而把外部智库和资源逐步嫁接到县域经济上来,实现循环改进机制。

模式5 :创意基地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地区。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创新力量可以聚集,但需要超越简单的物理空间聚集,帮助已有的创意产业园区实现从二房东到创意产业服务运营商的转变,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设计立县”计划的解决思路,通过帮助建立各种有效机制和模式(如“权益金模式”),进一步激发“设计中心”活力。通过产品研发、中试平台、人才中心和金融服务平台等建设,来实现从需求到制造路径的衔接。通过助推人才的聚集,发展区域经济产业,提升地方经济。尤其通过设计和智库落地,给当地经济和政策产生辐射效应。

模式6 :新城镇创新模式

创意不仅服务于生产,也服务于生活。传统文化,以及特色旅游等,都需要重新包装,带动当地经济。将区域文化和区域品牌进行升级,提高城镇文化和品牌知名度,目前如火如荼的新城镇建设尤其需要更多创意与设计的力量。“设计立县”计划就是从城镇发展的设计特色化进行切入,包含各种传统工艺品、手工、特色产品的设计与升级,以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活空间、城市色彩等体现城镇发展的城市美学。总之,从产品设计到文化设计,从产业园区创新平台建设到新城镇建设,体现以人为本和回归自然的幸福指数。

阶段三:回归设计阶段

设计师是创意之源,也是未来创新的主体。当前,制约设计师成长的最大瓶颈是从作品到产品、商品的跨越。为此,随着创新主体的变化,这一阶段也逐渐回归到设计师层面,如何通过协同创新来激发设计师的能动性?显然,高校不能独自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企业、院校、研究机构、设计公司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协同创新。这一阶段,也可称之为“设计立县”3.0 版阶段。

模式7 :原型创新模式

目前,国内企业产品大多以模仿和跟进为主, 90% 以上的企业缺乏原创。原创设计是改变未来本土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从dyson无叶风扇到苹果手机,无论是需求驱动还是设计驱动,都是原型创新引领世界的潮流。“设计立县”计划本质上还是要思考如何从原型创新和原创设计视角,把市场、消费者和设计,以及技术在一个平台上,建立原创中试平台,加强科技与设计结合,加速释放原创产品推向市场,助推市场与资本互动和结合, 打通从创意到产品到经营的路径,来真正实现“本土智造”。

模式8 :设计教育协同创新模式

设计教育和设计人才培养是源头活水。目前,国内设计教育跟不上社会日益增长、深化的需求,尤其是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柳冠中,2005)[6-7]。从而制约我们从“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大国”,尤其是设计教育与企业实体之间缺少协同创新体系:一方面是企业缺少设计人才的加盟,另一方面是设计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匮乏。“设计立县”计划建立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突破关键瓶颈,帮助县域区域培育设计人才,提升教育。另一方面又把设计人才输出和反馈到县域大量中小企业,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和互动,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人才智库和共性研发中心,促进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产业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模式9 :创意资本模式

“设计”不仅是服务,更是一种资本形式。创意设计师如何完成从创意到产品再到商品的“一跃”,需要资本的助推。如何运用创意资本力量来驱动创新产业发展?“设计立县”计划基于区域特色产业,帮助通过建立工业设计研究院,不断释放成果,完成从概念设计到产品样机再到具有知识产权的成果的实现,帮助企业完成从制造型企业到创新驱动企业的转变,将创意的力量作为一种资本形式驱动制造企业的发展。

阶段四:新经济背景下未来的发展

目前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一切传统的模式都在崩溃,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改变,包括传统的设计模式和新的商业形态。如果不能顺应时代而改变,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模式10 :创意云模式

大数据时代,区域经济与互联网结合存在欠缺,区域特色产业如何被外界了解和品牌传播的问题都需要解决?互联网经济下,区域产品、区域品牌整合,带动区域经济提升。从产品到品牌到营销,一步步推动当地特色产品、企业、区域产业与外界联系。“设计立县”计划通过建立创意云网站平台,展示区域特色产品,形成区域品牌营销模式和展示模式,把区域企业、特色产品和区域品牌放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企业推广、产品展示和区域品牌展示三合一,信息推广和服务贸易平台同时推进,真正实现社交媒体时代的推广和传播革命。

四、结语

本文提出“设计立县”的概念,通过构建创意生态,运用设计力量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从而摆脱传统县域经济的低层次竞争,实现传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结合“设计立县”十大模式的理论展示和模型构建,并辅助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设计立县”十大模式涉及多方面思考,无论是产品和服务创新,还是设计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以及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路径探索,都为传统制造产业发展和未来转型升级带来更多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回望我们一路走来的历程,把三年来的经验凝聚在“设计立县”十大模式的思考中。我们知道,工业设计属于对现代工业和产品进行规划、设计、不断创新的专业。设计不是万能的,“设计立县”的本质就是以工业设计为抓手,切入研发环节,从源头上开始改进和塑造,把设计、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放在一起思考和探索。当然,“设计立县”十大模式还有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未来也需要进一步的不断摸索和创新。



微观木马,鲜活的木马

狙击时事热点,挖掘品牌策略
汇聚不同案例,提供新鲜观点

联系木马

咨询热线: 400-820-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