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微博
400-820-6913 在线咨询

以平视角度,追溯设计本源

2023-10-30 22:13:23

设  是预设也是探索;计  是想象的空间,也是创造的过程

他们擅于思考、长于跨界、乐于分享;或旁征博引,或梳理脉络,或回溯自我;呈现灵感来源和自我塑造中的吉光片羽……

对话大师难得,却也非遥不可及,他们,就在这里。

 

海尔智家定制惊喜呈现——《大咖说》之《设计江湖 大师论道》,将通过直观的视频对话与真实的采访干货,让你感受大咖设计思维,解决设计困惑难题。大师论道,本期论道人物——丁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场灵魂与智慧的交响乐,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设计”。

 

01大师简介

1.jpg

丁伟,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木马设计创始人,著名设计师,设计立县计划推动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担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创意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中国首位同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创意新锐奖、德国红点奖、IF设计奖、美国IDEA设计奖、G-MARK设计奖、中国工业设计贡献奖、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师、中国红星奖金奖八项大奖的设计师。

 

02大师设计之路

 

○  两个身份,两种思考

Q 轻松游走于设计师和老师两种身份之间,您如何做到平衡和把握?

丁伟:平衡身份,也是平衡设计的当下与未来。当一名设计师真正跳入商海后,他悟出的道理会更有分量。设计师和老师,两种身份,两种角度。设计师以敏锐的目光洞察消费者需求,老师的立场为设计者带来全新的、有关“育人”的思考。两种身份在决策之间不断变化,互相补充,丰富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及对未来的思考。

 

○  以“平视角度”回归设计本源

Q 如今回首重新审视“设计是什么”这个最初的问题,您是否有了新的感悟?

丁伟:设计师看待设计的角度存在差异性,人们需要用“平视角度”观察设计在当下的重要内涵。这涉及两个目标和两个手段。设计的终极目标是“用户”,包含个体人、群体人和社会人:个体人的行为尺度、交互,群体人的社群情感,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的和谐相处。商业设计的第二目标,设计师有义务洞察和捕捉全新的商业机会,助力企业实现成功。实现目标有两种手段: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一个好的设计师,首先应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其次应考虑产品的生产和制造。站在平视角度对商业、技术、美学有客观认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回归设计本源,发现设计真正的价值。


○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才是文创的灵魂

Q 听说您的新作即将与大家见面,您认为文创产品怎样设计才能抓住用户的心?

丁伟:文创产品设计处于逐渐放大的过程。设计从关注物到关注系统、文化和城市产业,消费者也从过去强调功能,转换为强调形式及美感,从“物质消费”转向“文化消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文创的灵魂。设计师应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在文创产品中进行善用与融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匹配,创造更适合当代消费者需求和生活场景的作品。在新作中,我会将关于文创设计的系统思考进行集中呈现,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03大师论道设计

 

○  以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融合

Q 您在设计教育方面颇具经验,您认为当下工业设计教育与传统范式相比有何变化?

丁伟:设计教育变革速度与社会进化速度存在“脱节”。社会的进化速度可能以三个月、六个月为一个周期在变化,但是大学教育体制的变革则相对缓慢。过去产品是为我所有,今天,产品从为我所有转向为我所用。学生应寻找挖掘新的消费场景,将设计与商业技术完美融合,基于技术创新设计,基于商业挖掘消费者场景,通过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融合,建立起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


○  优秀设计经得起时间沉淀

Q 作为资深“圈内人”,您认为中国工业设计在产品创意与设计思维方面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丁伟:过去二十年,中国工业设计进步可观,从一味模仿到主动创新,设计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将今天的中国企业分层,头部企业已跟世界一流的企业保持同步,中间层级的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让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而不是昙花一现。中国工业设计师任重道远,需让设计与多纬度的产业融合,主动创造价值。设计是时间的沉淀,优秀设计作品必然经得起时间推敲,融合社会问题、企业利益、先进技术,在时间纬度中满足消费者需求。中国工业设计师应主动思考,把中国文化嵌入设计作品,在统领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探寻突破性方案。


○  看国潮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Q 当下“国潮风”大热,您是否认为“国潮风”的兴起意味着国人对文化的认同?您认为工业设计师应如何应对“国潮大势”?

丁伟:国潮,与其说兴起,不如说回归或复兴。设计文化源于国家文化,源于语言,哲学,宗教,民族性格和思维习惯。中国有非常强大且强势的民族文化,国潮风是在经历文化断层后重新回归到今天的位置。由中国制造到匠心制造再到国潮,这根源于人们的文化自信,昭示着东方审美意识的崛起和复兴。中国设计师扎根于民族文化的丰沃土壤,应多维度学习中国匠人精神中严谨极致的设计理念,拓展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渠道,丰富中国品牌的呈现形式,与世界消费者进行更多交互,在资本实力之上,挖掘中国文化符号更时尚的表达。

 

04大师谈定制

 

○  基于洞察做产品

Q 您认为海尔定制用户主导设计的产业思维是否与您四链融合理论存在共通之处?

丁伟:四链融合理论是我近几年提出的设计思考。过去的设计条块存在分割,如工业设计、空间设计、品牌设计、交互设计等。随着商业形态升级,企业对设计的需求,逐渐从个体转向系统,从节点价值转向系统价值。从产品经济到信息经济再到服务经济,设计观念与之匹配变化。造物的本质是为创造生活,设计师创造了看似无限的无差异产品,实则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生活体验。因此,企业应以“服务人”作为引领全流程的核心设计思想。从人的角度提出生活方式及产品定义的原则,用这个原则与技术进行对话,继而决定产品定义和技术走向。海尔智家定制尊重消费者,力求与消费者共创,这与试炼融合理论当中强调“基于洞察和定义做产品”高度吻合:基于需求创造产品,通过系统整合打造全新商业体系。


○  基于人的感受定义生活

Q 您认为大规模定制会对工业设计产生哪些影响?

丁伟:大规模定制促使设计师们回归设计本源。以人的感受和能力局限性为出发点,基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性去定义产品,定义生活,创造生活,这才是设计的根本。大规模定制让设计师站在设计与人文的角度思考未来。需求数据驱动设计师在不同群体中发现问题,以设计工具和方法将问题分类,继而转换可视化执行方案。这是设计师的机遇,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更是人类生活方式变革的机遇。

 

○  基于消费者需求建立“自生长系统”

Q 对于海尔定制平台如何进一步发展,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丁伟:海尔定制平台要真正创造价值、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个平台符合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要建立“自生长系统”,善于在变化当中不断进化,将需求跟系统进行适度匹配。这个过程分为三个节点:首先,打造良好的用户体验,激发消费者参与热情;第二,做好利益相关者研究,让消费者和设计师清楚贡献之后可获得的价值;第三,快速转换技术平台,提升技术反应效率;最后,建立问题回馈机制,具备快速修正问题的能力。


05大师谏言-寄语后辈

 

○  在框架中寻找自由

Q 年轻设计师往往苦于在“坚守自我艺术”和“满足企业需求”之间作选择,身为一名设计老师,您认为学生应怎样处理这种矛盾?

丁伟:作为青年设计师,首先要明确设计的边界和框架,保证产品的落地性,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双重需求。真正了解框架后,你要突破框架寻找设计自由,在边界之内追求效率,在镣铐下反复打磨想法、寻求答案。其次,做“有故事的”产品。好设计应当具备层次性和想象空间,以燃烧的方式,让观看它的人最终被设计所感染。客户一定比设计师更在意作品的成果,在此前提下,设计师应思考如何做出有故事性的产品,并将自己的设计脉络完整清晰地表达。最后,不要以“吸引人”为目的进行创作。好的作品自然会引起关注。不要满足于社交媒体所带来的即时的享受,专注于持续的成长,才是设计师应该在意的事。

2.jpg

伴随着社会消费升级,个性化需求体验和大规模定制已然成为未来趋势,该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是摆在所有设计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正如丁院长所言,设计师从服务意识转向主体意识,从节点价值变成驱动价值。设计师正越来越成为产业进化过程中的主体力量。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大潮之下,设计教育界乃至整个设计界都在改革创新,海尔作为肩负使命的民族企业,也正践行着自己的“家国情怀”:以定制为炬,助力“中国制造2015”,驱动产业实现转型。相信未来海尔定制会孵化出更多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设计”。

微观木马,鲜活的木马

狙击时事热点,挖掘品牌策略
汇聚不同案例,提供新鲜观点

联系木马

咨询热线: 400-820-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