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微博
400-820-6913 在线咨询

历时三年,丁伟倾心力作《设计管理》正式发布

2023-4-24 10:33:07

作为设计师,

丁伟在不断进行设计管理的实践,

探索“大设计”发展之路。


作为大学老师,

丁伟讲述了十年《设计管理》课程,

不断推进对设计和设计管理的认知。


历时三年,

丁伟将这些实践和学术探索的理解

融入到《设计管理》一书中,

试图构建与设计管理有关的新知识图谱,

从而让设计在更宽广的维度发挥更大价值!



新设计语境下的设计管理

我对设计管理的认知主要来自我的二个角色,设计师和大学老师。


2002年开始创立专业的设计顾问团队--木马设计,从一个仅有几人的小组成长为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公司,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服务众多企业积累了大量设计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在华东理工大学为本科生、研究生教授设计管理课程,对设计管理有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论探索。


微信图片_20230424100405.jpg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不断进行着更迭与发展。从过去大工业时代下,产品强调物理逻辑的设计,到信息网络时代下强调交互行为的设计,再到物联网时代强调系统逻辑的设计,直至今天,设计已然成为社会创新的重要参与者。特别是在2020年的疫情背景之下,设计更是在社会创新活动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设计已经成为驱动产业、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的发展让设计的边界不断拓宽,设计界正在经历着一场“设计放大”的变革。设计的对象从有形转变为无形,传统的产品设计之外,信息设计、服务设计、社会设计等已经成为设计师的重要工作领域。设计项目越复杂,企业规模越庞大,就越需要设计管理。与20世纪后半期相比,21世纪的学者、设计师、企业家对设计管理的认识和需求逐步提升,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设计资源的分析、提炼和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管理设计越有效能与效率的公司,比其竞争者更具有良好的表现和更高的利润。


《设计管理》这本书本质上在探索设计与设计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实现设计的最大价值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对设计管理与企业经营关系、各国的设计管理进行研究,对设计管理与不同行业的融合以及整合性产品创新流程进行实践探索,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了设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对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师以及广大企业管理者正确理解设计管理,正确选择设计策略,有效利用设计资源以实现设计价值最大化具有较好的启发作用。


微信图片_20230424100434.jpg


一是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设计的过程越来越关注用户体验,设计师更像是问题的收集者和翻译者,设计往往是跟用户来共同完成。设计管理需要在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下对设计项目、设计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在设计项目规划之初便组建一支包括相关专业设计师的团队,对所有可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均进行统筹管理,重点在于促成一个不同专业人员之间交流、合作、脑力激荡的共创平台,通过打破专业边界从而激发更多可能性。


二是从关注企业转向关注城市和社会。设计不应该只是为一小部分人的短暂物质享受服务,更应着眼于“全人类的利益”。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开始逐渐关注所有的社会群体,而不再仅是发达地区的富裕阶层。他们开始将自己的设计原则建立于泛人类的广义的生存之道上,更加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作品评判原则的中心正逐渐从物质层面的便利、快速、科技、耐用、舒适,转向精神层面的人文、自然、个性化、以及引发人们长远的思考。


三是从关注人和组织转向关注数据、智能和人机共创。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崛起,数据成为设计创新方向无形的指挥棒,设计生产已经从人类劳动逐渐向人工智能劳动转化。未来,设计管理要更多关注人与机器的协作关系,而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组织关系的协同。


四是从关注有形的设计转向关注无形的设计。信息化时代,服务设计、信息设计、体验设计等概念开始涌现,“非物质化”设计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设计已经不仅局限于有形产品,而将其领域拓展到了无形的服务上。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有形产品+无形服务”的系统设计,而不仅只是设计一个产品的视觉形式。


五是从关注节点价值转向关注系统价值。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项目过程中,要进行通盘考虑,要有大局观思维,不能局限于某一个触点,而要进行全链端的设计。未来的设计项目更多的将不会以狭义上的设计形式出现,而会从广义的设计角度出发提出设计策略,设计驱动型产品与产业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常态。


六是设计管理的范式从单一转向多元。随着企业发展范式的不断进化,设计管理的模式更加多元化,以适应不同企业的管理范式。比如,“小米”的设计管理组织是扁平化的,更加强调设计生态;而“腾讯”主张的是管理极简化;“海尔”提倡自主经营体和员工创客化。这些企业都是各自领域的创新代表,他们的设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


微信图片_20230424100437.jpg


这些趋势在不经意之间发生,却从本质上改变了设计管理的指向,或许这也是本书写作的重要意义。


最后,希望本书的探索与思考能够为学习设计的同学、设计师、企业管理者提供认识设计管理更丰富维度的视角,这既是一段关于设计管理的知识的陈述,更是为了引发一个问题。面向未来,我们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实践设计管理的各种可能,用设计链接需求与技术,让设计在更宽广的维度发挥更大价值。



《设计管理》目录

图片1.png

图片2.png

《设计管理》

是丁伟主持推动的26本设计教材中的一本,

这套丛书试图构建

新时代语境下的设计知识图谱,

它们彼此相连,

共同构筑

基于产教融合和科艺融合的独特学术景观!


微信图片_20230424100444.jpg


丛书总序:当代设计范式的转变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在时刻改变着世界。产业范式在此背景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产品经济到信息经济再到服务经济,产业范式的转变进而带动设计范式的进化。在产品经济时代,设计关注物理逻辑;信息网络经济时代,设计强调交互行为逻辑;物联网时代,设计强调服务和系统逻辑。今天的设计在不断被放大,设计的对象从有形转变为无形,从个体转变为系统,产品设计、信息设计、服务设计、社会设计等都已经成为设计师的重要工作领域。


产业范式的转变带动设计范式的转变,进而引发设计教育模式的新一轮变革。在新文科、新工科的建设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设计教育与技术、产业、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反向定义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在设计教育范式转变中,我们要深入地理解今天设计的“变与不变”。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思维逻辑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对象是不变的。设计师善于“角色代入”,善于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师具有形象思维,善于将解决方案可视化,这种底层的设计逻辑是“不变”的;“变”的是我们的技能手段、知识体系等,如产品模型建构、产品制造工艺、表面处理方式等都会随着技术进步而发生很大的变化,设计师不但需要有基础的设计能力,还要有用户研究、计算机、管理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产业对设计人才的新要求。


正因为这些转变的持续发生,今天设计教育的理念、方法、场景、系统等都需要进行修正与重塑,这也是我们编撰此套丛书的初心。本套丛书试图重新建构新时代背景下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除传统设计知识外,从智能设计、设计管理、服务设计等角度切入,架起设计教育与变化的产业需求之间的桥梁。我们同样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希望学生在完成一件工作的过程和场景中完成学习过程,而不是传统的“讲”和“听”。教材也不再是固化的知识的承载,而是通往新知识的入口,是线上线下立体学习方式的连接。


面向未来,我们将聚焦价值,持续探索设计与教育的本质,不断提升对变与不变的世界的认知。让设计教育与外界充分协同,与更多的资源流、信息流、知识流充分交互,进而产生“1+1>2”的效果,也是我们希望这套教材为大家带来的新价值!


微信图片_20230424100448.jpg



「专家推荐」

产品设计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套教材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产品设计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将新知识传递给未来的设计师。

                                                                                                                                                                —鲁晓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随着产业变迁与技术的进步,产品设计的内涵、方法与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套教材正是对新语境下设计系统的再构建与再定义。

                                                                                                                                                                 王受之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套教材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打通了学生进入新媒体时代的知识入口,逻辑结构严谨,内容翔实、系统且精准。

                                                                                                                                                                 何晓佑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委员会」

柳冠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建新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林  迅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  淳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圣玺

同济大学创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郝凝辉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赵志勇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微信图片_20230424100451.png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30424100457.png

丁伟

木马设计创始人

环华理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主任

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未来设计研究院院长

设计立县计划推动者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前院长,兼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创意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青年创意人才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工商联执委等社会职务。荣获福布斯中国最具商业价值智能设计师TOP10、联合国教科文创意新锐奖、红点奖、IF设计奖、美国IDEA、G-MARK、中国工业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师、中国红星奖金奖等众多奖项。出版《设计的进化》、《设计管理》、《文创设计新观》、《木马工业设计实践》、《360看设计》、《思与悟》等著作。

微观木马,鲜活的木马

狙击时事热点,挖掘品牌策略
汇聚不同案例,提供新鲜观点

联系木马

咨询热线: 400-820-6913